IEC 60092-359-1999 船用电力和通信电缆护套材料(中文)
time:2015-12-29 13:15from:陶铠高分子材料(上海)科技中心 author:admin cliks:次
国际标准 IEC 60092-359
第一版 1987
第一号修改单 1994—09
第二号修改单 1999—06
船舶电气设备
第359部分
船用电力和通信电缆护套材料
前 言
1.IEC技术委员会代表各国委员会对他们特别关切的技术问题制定出的IEC正式决议或协议尽可能地表达出国际上对这些问题的一致意见。
2.这些文件以推荐形式在国际间使用,并且在此意见上取得各国委员会的认可。
3.为促进国际间的统一,务IEC国家委员会坦城地以最大可能程度在各自国家和地区标准中采用IEC国际标准。IEC标准与相关的国家或地区任何差异应在国家或地区标准中清楚地指出。
本标准由IEC第18技术委员会:“船用电气装备”下属的18A分会:“电缆和电气装备”制订。
本标准替代出版物92-3第X章的内容:船用电气装备,第三部分:电缆(结构、试验和安装)。
本标准构成IEC出版物92的部分(关于船用电气装备)。
本标准系列组成如下:
出版物编号:92-101 船用电气装备,第101部分:定义和一般要求
92-201 第201部分:系统设计——通则
92-202 第202部分:系统设计——保护系统
92-301:第301部分:设备——发电机和电动机
92-302:第302部分:设备——齿轮箱和控制系统
92-303:第303部分:设备——动力和照明用的交压器
92-304:第304部分:设备——可控硅换器
92-305:第305部分:设备——畜电池
92-306:第306部分:设备——发光设备和附件
92-307:第307部分:设备——加热和冷却装置
92-351:第351部分:船用电力电缆的绝缘材料
92-352:第352部分:低压电力系统用电缆的选择和安排
92-359:第359部分:船用电力和通信电缆的护套材料
92-373:第373部分:船用通信电缆和射频电缆--船用软同轴电缆
92-375:第307部分:船用通信电缆和射频电缆--通仪器控制和通信电缆
92-376:第376部分:控制电路用多芯电缆
92-401:第401部分:成套设备的安装和试验
92-501:第501部分:特殊部件--电动推进设备
92-502:第502部分:特殊部件--油箱
92-503:第503部分:特殊部件--电压范围1~11kV交流供电系统
92-504:第504部分:特殊部件--控制和仪器仪表
92-504A:第一部分:附件--专用控制系统和仪器仪表安装
92-505:第505部分:特殊部件--海上移动钻井装置。
本标准文本以下述文件为基础:
六月法规 | 投票表决报告 | 2 月程序 | 投票表决报告 |
18A/(CO)61 | 18A/(CO)63 | 18A(CO)65 | 18A(CO)68 |
投票表决批准本标准的全部资料均可在上表列出的“投票表决报告”中查找到。
本标准涉及的其它IEC出版物:
出版物编号:811—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
811—1—1(1985)第一部分:一般方法 第一章—外径和厚度测量—机械性能试验
811—1—2(1985)第2章:热老化试验方法
811—1—4(1985)第4章:低温试验方法
811—2—1(1986)第二部分:弹性混合物的特殊试验方法。第1章—耐臭氧试验、热延伸试验:浸矿物油试验。
811—3—1(1985)第三部分:聚氯乙烯的特殊试验方法第1章高温压力试验—抗开裂试验
811—3—2(1985)第2章—热失重试验—热稳定试验
1994年9月第1次修改单
本修改单内IEC第18技术委员会:“船用和移动和固定的海上装备用电气装备”下属的18A分委员会:“电缆和电缆装备”制定。
修改单的条文以下述文件为基础
6月法规 | 投票表决报告 |
18A/(CO)75 |
18A/(CO)88 |
投票表决批准本修改单的全部资料均可在上表列出的“投票表决报告”中查找到。
1999年6月第2 次修改单
本修改单内IEC第18技术委员会:“船用和移动和固定的海上装备用电气装备”下属的18A分委员会:“电缆和电缆装备”制定。
FDIS | 投票表决报告 |
18A/186/FDIS |
18A/189/RVD |
介 绍
IEC60092标准(船用电气装备)是一个关于船用电气装备的系列国际标准,它包含成熟的经验,并尽可能靠近现行法规。
这些标准是对海上人身安全国际公约要求进行扩展和有效说明的一个法典,是对将来可能制定的规章条例的一个导则,是船主,船商和有关机构使用时的一个说明书。
1 范围和目的
本标准规定了船用电力和通信电缆护套材料的机械性能和特殊性能的试验要求。
2 护套材料
2.1 一般要求
本标准包含的护套混合物的种类、缩写符号、电缆导体的工作温度极限见表1。
表1
护套混合物种类 | 缩写符号 | 正常工作下电缆导体的温度极限℃ |
a)热塑性材料 —PVC或氯乙烯和醋酸 乙烯酯共聚物 —无卤材料 |
ST1 ST2 SHF1 |
60 85 |
b)弹性体或热固性材料 —氯丁橡胶 —氯磺化聚乙烯或氯化聚乙烯橡皮 —无卤材料 |
SE1 SH SHF2 |
85 85 85 |
注:经制造商和最终用户同意可以使用同类相似的材料 |
2.2 机械性能
护套混合物老化前后的机械性能试验要求见表2。
表2:护套混合物的机械性能试验要求
护套混合物缩写符号 | ST1 | ST2 | SE1 | SH | SHF1 | SHF2 |
1老化前机械性能(IEC 811-1-1,第9条) 1.1抗拉强度,最小(N/mm2) 1.2断裂伸长率,最小(%) |
12.5 150 |
12.5 150 |
10.0 300 |
10.0 250 |
9.0 125 |
9.0 125 |
2在空气烘箱中老化后机械性能(IEC 811-1-1,第8.1条) 试验条件:温度(偏差±2℃)(℃) 时间(h) 2.1抗拉强度 a)最小值 (N/mm2) b)率化率,最大 (%) c)与老化前测量值的比率,最小 (%) 2.2断裂伸长率 a)最小值 % b)率化率,最大 % c)与老化前测量值的比率,最小 % |
100 168 12.5 ±25 — 150 ±25 — |
100 168 12.5 ±25 — 150 ±25 — |
100 168 — ±30 — 250 ±40 — |
100 168 — — 70 — — 60 |
100 168 7.0 ±30 — 110 ±30 — |
120 168 — ±30 — — ±30 — |
3浸油后的机械性能(IEC 811-2-1,第10条) 试验条件:温度(偏差±2℃)(℃) 时间(h) 3.1抗拉强度 a)变化率,最大 (%) b)与未浸油测试值的比率,最小(%) 3.2断裂伸长率 a)率化率,最大 % b)与未浸油测试值的比率,最小(%) |
—
— — — — — |
— — — — — — |
100 24 ±40 — ±40 — |
100 24 — 60 — 60 |
— — — — — — |
100 24 ±40 — ±40 — |
4热延伸试验(IEC 811-2-1,第9条) 试验条件:温度(偏差±3℃)(℃) 载荷时间 (分钟) 机械应力 (N/mm2) 4.1载荷下的最大伸长率 (%) 4.2冷却后最大永久伸长率 (%) |
— — — — — |
— — — — — |
200 15 20 175 15 |
— — — — — |
— — — — — |
200 15 20 175 25 |
*如果使用无卤阻燃的耐油材料推荐使用SHF2 |
2.3 特殊性能
护套混合物特殊性能试验要求见表3
表3:护套混合物的特殊性能试验要求
护套混合物缩写符合 | ST1 | ST2 | SE1 | SH | SHF1 | SHF2 |
1高温压力试验(IEC 811-3-1,第8.2条) 试验条件:温度(偏差±2℃) (℃) 载荷时间:外径小于12.5mm电缆(h) 外径大于12.5mm电缆(h) 1.1最大允许变形 (%) |
80 4 6 50 |
80 4 6 50 |
— — — — |
— — — — |
80 4 6 50 |
- - - |
2热冲击试验(IEC 811-3-1,第9.2条) 试验条件:温度(偏差±3℃)(℃) 时间(h) |
150 1 |
150 1 |
— — |
— — |
150 1 |
- - |
3热失重(IEC 811-3-2,第8.2条) 试验条件:温度(偏差±2℃)(℃) 时间(h) 3.1最大失重 (mg/cm2) |
— — — |
100 168 1.5 |
— — — |
— — — |
— — — |
— — — |
4低温特性(IEC 811-1-4,第8.2、8.4和8.5条) 4.1 弯曲试验(电缆外径小于和等于12.5mm) 试验条件:温度(偏差±2℃)(℃) 时间 (h) 4.2伸长试验(弯曲试验不包括的电缆) 试验条件:温度(偏差±2℃)(℃) 时间(h) 4.3冷冲击试验 试验条件:温度(偏差±2℃)(℃) 时间(h) |
-15 16★ -15 4★★ -15 16★★★ |
-15 16★ -15 4★★ -15 16★★★ |
— — — — — — |
— — — — — — |
-15 16★ -15 4★★ -15 16★★★ |
-15 16★ -15 4★★ -15 16★★★ |
5卤酸气体量的测定( IEC 754—1) 最大值 | — | — | — | — | 5 | 5 |
6透光率(IEC 1034—1和IEC 1034—2) | — | — | — | — | ★★★★ | ★★★★ |
7耐臭氧试验(IEC 60811—2—1,第8条) 7.1 a) 试验条件 —温度 ℃ —时间 h —臭氧浓度 % |
— — — |
— — — |
25±2 24 0.025~0.030 |
25±2 24 0.025~0.030 |
— — — |
25±2 24 0.025~0.030 |
★ 如果仪器经过预冷,冷却时间可以缩短,但样品冷却时间不能少于4h。如果仪器和试样都经过预冷,试片固定在仪器中1小时后即可试验。
★★ 如果仪器经过预冷,这个时间可以缩短到2小时,如果仪器和试样都经过预冷,在试片固定在仪器中后,调温时间不少于30min。
★★★ 如果仪器经过预冷,冷却时间可以缩短,但不能少于1小时。
★★★★ 电缆试验的最大烟雾密度正在考虑中。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耐臭氧试验
在某些国家由于法律原因,可使用替代的试验方法。耐臭氧试验
由于法律的原因,在某些国家附录A可变成规范性附录。
在这种场合条款7.1由7.2 替代。
护套混合物缩写符合 | ST1 | ST2 | SE1 | SH | SHF1 | SHF2 |
7耐臭氧试验 7.2试验条件: —温度 (℃) —时间 (h) —臭氧浓度 (体积)% —相对湿度 (%) —试片位置最低空气流速(mm/s) |
— — — — — |
— — — — — |
40±2 72 (200±50)×10-6 55±5 500 |
40±2 72 (200±50)×10-6 55±5 500 |
— — — — — |
40±2 72 (200±50)×10-6 55±5 500 |